ES6 即 ECMAScript 6.0,是 JavaScript 语言的标准,于 2015 年 6 月正式发布,它的目标,是让 JavaScript 语言可以用来编写复杂的大型应用程序,成为企业级开发语言

Promise 是异步编程的一种解决方案,比传统的解决方案——回调函数和事件——更合理和更强大。它由社区最早提出和实现,ES6 将其写进了语言标准,统一了用法,原生提供了 Promise 对象

pkQTCRA.jpg

所谓 Promise,简单说就是一个容器,里面保存着某个未来才会结束的事件(通常是一个异步操作)的结果

从语法上说,Promise 是一个对象,从它可以获取异步操作的消息。Promise 提供统一的 API,各种异步操作都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处理

可以通过 Promise 的构造函数来创建 Promise 对象,并在内部封装一个异步执行的结果

const promise = new Promise(function(resolve, reject) {
    if (/* 异步操作成功 */) {
        resolve(value);
    } else {
        reject(error);
    }
});

Promise 实例生成以后,可以用 then 方法分别指定 Resolved 状态和 Reject 状态的回调函数

promise.then(function(value) {
  // success
}, function(error) {
  // failure
});

示例

let promise = new Promise(function(resolve, reject) {
  console.log('Promise');
  resolve();
});

promise.then(function() {
  console.log('Resolved.');
});

console.log('Hi!');

// Promise
// Hi!
// Resolved

上面代码中,Promise 新建后立即执行,所以首先输出的是“Promise”。然后,then 方法指定的回调函数,将在当前脚本所有同步任务执行完才会执行,所以“Resolved”最后输出。

Promise 的特点

对象的状态不受外界影响。Promise 对象代表一个异步操作,有三种状态:Pending(进行中)、Resolved(已完成,又称 Fulfilled)和 Rejected(已失败)

只有异步操作的结果,可以决定当前是哪一种状态,任何其他操作都无法改变这个状态。这也是 Promise 这个名字的由来,它的英语意思就是“承诺”,表示其他手段无法改变

一旦状态改变,就不会再变,任何时候都可以得到这个结果。Promise 对象的状态改变,只有两种可能:从 Pending 变为 Resolved 和从 Pending 变为 Rejected

只要这两种情况发生,状态就凝固了,不会再变了,会一直保持这个结果。就算改变已经发生了,你再对 Promise 对象添加回调函数,也会立即得到这个结果

有了 Promise 对象,就可以将异步操作以同步操作的流程表达出来,避免了层层嵌套的回调函数。此外,Promise 对象提供统一的接口,使得控制异步操作更加容易

Promise.prototype.catch()

Promise.prototype.catch 方法是 .then(null, rejection) 的别名,用于指定发生错误时的回调函数

var promise = new Promise(function(resolve, reject) {
  throw new Error('test');
});
promise.catch(function(error) {
  console.log(error);
});
// Error: test

Promise 对象的错误具有“冒泡”性质,会一直向后传递,直到被捕获为止。也就是说,错误总是会被下一个 catch 语句捕获。

Promise.all()

Promise.all 方法用于将多个 Promise 实例,包装成一个新的 Promise 实例

var p = Promise.all([p1, p2, p3]);

上面代码中,Promise.all 方法接受一个数组作为参数,p1、p2、p3 都是 Promise 对象的实例,如果不是,就会先调用下面讲到的 Promise.resolve 方法,将参数转为 Promise 实例,再进一步处理。(Promise.all 方法的参数可以不是数组,但必须具有 Iterator 接口,且返回的每个成员都是 Promise 实例。)

p 的状态由 p1、p2、p3 决定,分成两种情况。

  • 只有 p1、p2、p3 的状态都变成 fulfilled,p 的状态才会变成 fulfilled,此时 p1、p2、p3 的返回值组成一个数组,传递给 p 的回调函数

  • 只要 p1、p2、p3 之中有一个被 rejected,p的状态就变成 rejected,此时第一个被 reject 的实例的返回值,会传递给 p 的回调函数

Promise.resolve()

将现有对象转为 Promise 对象

Promise.resolve('foo')
// 等价于
new Promise(resolve => resolve('foo'))

Promise.reject()

var p = Promise.reject('出错了');
// 等同于
var p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reject('出错了'))

p.then(null, function (s){
  console.log(s)
});
// 出错了

ECMAScript 和 JavaScript 的关系

要讲清楚这个问题,需要回顾历史

1996 年 11 月,JavaScript 的创造者 Netscape 公司,决定将 JavaScript 提交给国际标准化组织 ECMA,希望这种语言能够成为国际标准

次年,ECMA 发布 262 号标准文件(ECMA-262)的第一版,规定了浏览器脚本语言的标准,并将这种语言称为 ECMAScript,这个版本就是 1.0 版

该标准从一开始就是针对 JavaScript 语言制定的,但是之所以不叫 JavaScript,有两个原因

一是商标,Java 是 Sun 公司的商标,根据授权协议,只有 Netscape 公司可以合法地使用 JavaScript 这个名字,且 JavaScript 本身也已经被 Netscape 公司注册为商标

二是想体现这门语言的制定者是 ECMA,不是 Netscape,这样有利于保证这门语言的开放性和中立性

因此,ECMAScript 和 JavaScript 的关系是,前者是后者的规格,后者是前者的一种实现(另外的 ECMAScript 方言还有 Jscript 和 ActionScript)。日常场合,这两个词是可以互换的

ES6 与 ECMAScript 2015 的关系

2011 年,ECMAScript 5.1 版发布后,就开始制定 6.0 版了。因此,ES6 这个词的原意,就是指 JavaScript 语言的下一个版本

但是,因为这个版本引入的语法功能太多,而且制定过程当中,还有很多组织和个人不断提交新功能。事情很快就变得清楚了,不可能在一个版本里面包括所有将要引入的功能。常规的做法是先发布 6.0 版,过一段时间再发 6.1 版,然后是 6.2 版、6.3 版等等。

不过标准的制定者不想这样做。他们想让标准的升级成为常规流程:任何人在任何时候,都可以向标准委员会提交新语法的提案,然后标准委员会每个月开一次会,评估这些提案是否可以接受,需要哪些改进

如果经过多次会议以后,一个提案足够成熟了,就可以正式进入标准了。这就是说,标准的版本升级成为了一个不断滚动的流程,每个月都会有变动。

标准委员会最终决定,标准在每年的 6 月份正式发布一次,作为当年的正式版本。接下来的时间,就在这个版本的基础上做改动,直到下一年的 6 月份,草案就自然变成了新一年的版本。这样一来,就不需要以前的版本号了,只要用年份标记就可以了。

ES6 的第一个版本,就这样在 2015 年 6 月发布了,正式名称就是《ECMAScript 2015标准》(简称 ES2015)

2016 年 6 月,小幅修订的《ECMAScript 2016标准》(简称ES2016)如期发布,这个版本可以看作是 ES6.1 版,因为两者的差异非常小(只新增了数组实例的 includes 方法和指数运算符),基本上是同一个标准。根据计划,2017 年 6 月将发布 ES2017 标准。

因此,ES6 既是一个历史名词,也是一个泛指,含义是 5.1 版以后的 JavaScript 的下一代标准,涵盖了 ES2015、ES2016、ES2017 等等,而 ES2015 则是正式名称,特指该年发布的正式版本的语言标准